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若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或将引发餐饮行业连锁震荡。据Alignable对3700余家小企业的调查显示,约33%的独立餐厅预计销售额将因此下滑,这一比例高于小企业主30%的整体预估值。
当前美国餐饮协会(NRA)虽对潜在关税持观望态度,但行业已启动风险评估。由于美加、美墨贸易协定仍在谈判,部分关税暂缓执行,餐厅经营者正通过调整食材采购渠道、优化菜单定价结构等方式未雨绸缪。
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脆弱性在鸡蛋短缺危机中显露无遗:华夫屋(Waffle House)本周宣布对每颗鸡蛋加收50美分附加费,这一举措折射出成本传导机制的现实困境。
连锁餐饮品牌的应对策略揭示行业深层挑战。
以墨西哥风味快餐巨头Chipotle为例,其从墨西哥进口的鳄梨、番茄等食材虽仅占销售额2%,但首席财务官Adam Rymer坦言关税可能推高整体销售成本60个基点。
为此该品牌正加速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将哥伦比亚、秘鲁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纳入鳄梨采购版图,使墨西哥供应占比从100%降至50%。
不过这种战略仍存隐忧,供应链多元化难以完全规避地缘风险。
数据显示,美国餐饮业年进口额构成复杂:从加拿大输入的烘焙食品、菜籽油及冷鲜牛肉超120亿美元;墨西哥啤酒、酒类与新鲜水果达140亿美元;中国鱼片、改良油脂等食品进口约20亿美元,这些商品虽非全部直供餐饮渠道,但价格波动仍将沿产业链逐级传导。
NRA发布的《2025年餐饮行业报告》揭示更广泛压力,食材成本上涨与用工难题持续困扰全服务餐厅与快餐品牌。
尽管未将关税列为专项风险,但行业利润率已压缩至3%-5%的警戒区间。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餐饮业正面临复合型冲击,在鸡蛋价格同比上涨138%的背景下,若叠加关税成本,中小餐厅的生存空间可能被进一步挤压。
供应链专家指出,跨国餐饮企业尚可通过规模优势分摊风险,但占行业70%份额的独立餐厅往往缺乏议价能力,其成本转嫁空间有限,最终可能导致菜单价格上涨5%-8%,进而引发消费需求收缩。这种"成本-价格-需求"的螺旋式传导,或将重塑美国餐饮市场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