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本周四宣布,公司将启动近五年来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计划裁撤1100个非零售岗位及数百个空缺职位。这波涉及全球7%非零售员工的重组计划,标志着疫情后餐饮行业远程办公模式的深刻转向。
根据声明,受影响员工将在24小时内收到正式通知,公司将提供补偿金、医疗保险延续及职业过渡服务。
此次裁员隶属于2025年1月公布的"回归星巴克"计划,旨在通过简化管理架构提升运营效率。尼科尔强调,新架构将"减少层级冗余,打造更敏捷的小型团队"。
组织架构重塑伴随办公政策调整同步推进。根据新规,北美地区副总裁及以上级别高管须每周三天在西雅图或多伦多办公室现场办公,总监及以下员工维持现有远程工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未来招聘岗位将默认要求常驻上述两座城市,特殊批准的远程职位除外。
这种"核心管理层集中办公+基层弹性工作"的混合模式,与百胜集团近期将肯德基总部迁至德克萨斯的战略形成呼应。
星巴克的裁员绝非个案,行业数据显示,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一批大规模的裁员潮。
Bloomin' Brands本月初裁撤17%的支持中心岗位,Dine Brands精简9%企业员工,Denny's也进行了未公开规模的组织优化。
这种收缩态势与2024年餐饮企业平均利润率下滑2.3个百分点的财务压力直接相关,星巴克最新财报显示其运营成本同比上升8.6%,主要受咖啡豆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攀升影响。
尽管实施岗位优化,星巴克强调将继续在关键领域扩编。
数字创新、供应链管理和顾客体验三个部门被列为优先招聘方向,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补充约300个专业技术岗位。
这种"有减有增"的人力资源配置策略,与麦当劳去年实施的"敏捷团队"改造计划异曲同工,后者通过类似调整使运营效率提升14%。
星巴克的决策恰逢美国政商界对远程办公的全面反思,政策环境变化加剧了餐饮企业调整步伐。
特朗普政府1月20日发布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在可行情况下尽快恢复现场办公",这为私营部门提供了政策风向标。
此外,星巴克在2023年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发现,远程办公的决策效率较疫情前下降18%,协作项目交付周期延长25%。
这些因素也成为本次裁员潮和推动管理层回归办公室的重要动因。
不过这种回调遭遇劳工组织抵制。美国服务业雇员国际联盟批评星巴克"利用架构调整变相裁员",强调远程岗位的生产效率在2024年仍保持4.2%的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