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机构最新发布的《2025食客趋势报告》揭示,美国餐饮消费模式正经历结构性转变,其中,最显著的当属超21%的消费者选择独自外出就餐,较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在独自用餐的人群中,49%的千禧一代与46%的Z世代每周至少一次"一人食”。
尽管独自用餐逐渐兴起,社交聚餐仍占据主导地位,其整体比例依然是“一人食”的两倍以上。
其中,伴侣共餐的比例达到了51%,家庭聚会类用餐则占49%。
然而,与往年相比,这类传统聚餐场景的消费频次已出现6%的下滑。
这些数据反映出消费者在聚会频率、预算分配和用餐方式上的变化,或因经济压力、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交方式的多样化所致。
报告中的价格敏感度调查指出,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用餐行为正受到通胀压力的显著影响。
其中,45%的受访者表示因生活成本上升而减少外出就餐频率,选择更节省的饮食方式。
同时,有32%的人认为在家烹饪不仅更具性价比,也更能控制食材成本和分量,体现出餐饮消费正在向更务实、理性化方向转变。
这一趋势对餐厅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调整需求。
这一趋势在低收入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中,仅有27%的受访者仍保持每周外出就餐的习惯,这反映出通胀对该群体餐饮消费的直接压缩效应。
相比之下,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中,仍有高达64%的受访者维持既有的外食频率,显示出其较强的抗通胀能力与消费稳定性。
消费行为的这种“分化”现象,也提示餐厅在定价与菜单设计上需更精准地匹配不同收入层级的需求。
为了抓住流失的外出用餐食客和新的单身经济机遇,一些连锁品牌已经展开了新一轮的行动:
全美目前已有23%的餐厅为了满足“单人食”客群的需求,专门增设了吧台单人位。
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关注独自用餐者的用餐体验,不仅在空间设计上更具灵活性,也在服务细节上更贴近个体化需求,反映出“单人食”逐渐成为主流用餐模式的一部分。
Chili's顺应“单人食”趋势,推出专为独自用餐者设计的“单人三重奏”开胃菜套餐与“10.99美元三道式”组合,以更亲民的价格和灵活搭配吸引顾客。
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顾客的点单意愿,也增强了品牌对不同用餐场景的适应力。据财报数据显示,该系列产品的推出显著拉动了门店业绩,带动上季度整体销售额增长了19%。
Red Lobster通过“欢乐时光”(Happy Hour)策略,有效激活了非高峰时段的消费潜力。
以5美元特调鸡尾酒和折扣小食为主打,这一策略精准吸引了希望轻松独自小酌或简单用餐的客群,营造出轻松、低门槛的用餐氛围。
数据显示,该举措使非高峰时段的客流量提升了32%,也进一步拓宽了品牌的服务时间与目标群体,为门店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美国单身人口突破1.4亿,独食经济的兴起或许会为餐饮业带来结构性的新机遇。
报告显示,27%的独食者认为当前餐厅氛围仍过于倾向群体消费,这或许暗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群体加入到“一人食”的经济模式中。
未来,如何平衡群体就餐区与单人区的空间配比可能会成为新机遇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或许,疫情间出现在群体就餐桌子上的隔板会再次现形?
这一次,透明亚克力阻挡的不再是飞沫,而是现代人在喧嚣中悄然筑起的内心防火墙,既隔绝他人目光对孤独的窥视,又为独自咀嚼世界的灵魂留出一方透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