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三大汉堡连锁Wendy's最近宣布了一项三年千店的扩张蓝图,公司计划到2028年底全球净增1000家门店,将总规模从2024年的7240家提升至8100-8300家。
在这一激进战略背后,是快餐行业全球化竞争加速的表现。在这份蓝图中,国际市场将承担三分之二的增长任务,亚太、中东与非洲成为重点战区。
2024年,Wendy's海外门店数量增长11%,但同店销售额仅微增2.8%。
CEO柯克·坦纳在财报电话会透露,2025年计划新增150-200家门店,其中三分之二落子海外市场。
在这些即将新增的门店中,加拿大与欧洲占国际板块的三分之一。
亚太、中东及非洲地区贡献半数。按此比例推算,未来三年美国本土将净增约330家,海外则达660家,重点布局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新兴市场。
Wendy's计划在五大洲建立区域集散中心,重点解决跨国食材标准化难题。
以招牌产品方形牛肉饼为例,其澳洲门店已实现本地牧场直供,将运输周期从14天缩短至48小时。
这种"全球采购+区域适配"的混合模式,旨在平衡成本控制与口味一致性。
行业数据显示,跨国快餐品牌在新兴市场的本土化失误率高达67%,主要源于供应链僵化。
虽然快餐行业近期爆出了不少倒闭和裁员的消息,但是,行业扩张的竞争似乎也在同一时间加剧演变。
Taco Bell同期宣布十年内将国际门店数量扩张三倍,麦当劳则计划2025年在印度新增400家门店。
在快餐行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的道路上,地域化创新可能会成为今后打开海外市场的破局关键。对于Wendy's而言,地域化的菜单更新正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惊喜和正向反馈。
迪拜旗舰店推出的"椰枣奶昔+安格斯牛肉汉堡"组合日均销量突破2000份。
类似的案例在其他拥有海外门店的快餐品牌中也很常见,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等。
当全球化野心遭遇地域性壁垒,如何在标准化和本土化中找到平衡是所有出海餐饮都需要权衡的问题。